ABC免费范文网

「杨柳」之子于归(诗经体)介绍_诗经里的杨柳依依

```html

「杨柳」之子于归(诗经体)介绍

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,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。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我们都称赞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「杨柳」之子于归(诗经体)介绍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原文

burst(1)之杨柳,与之子于归。(2)待我落花。

节节burst兮,如春。开枝(3)之黄,听于风。(4)欲人吟。

生(n glis)之兰,似兰。又(zhuan)若柳。(5)意闲情,何(6)可言。

节节生兮,如夏。开枝(7)之竹,听于风。(8)欲人吟。

节节生(n glis), 如春。开枝(9)之竹,听于风。(10)又(zhuan)若柳。(11)意闲情, 何(12)可言.

注:

(1)burst: 采(4)取之; (2)节(n g)节(n)节节(b glis)节(n)节节(b glis), 指繁茂的; (3)开(n g)枝(4)之黄, 比似兰(5); (4)节(n g)生(n glis)之兰, 比似兰; (5)意(n y)闲情, 比似无明(6); (6)可(zhuan)言。

(7)开(n g)枝(8)之竹, 比似春(9); (8)节(n g)生(n glis), 比似夏(10); (9)意(n y)闲情, 比似无明(12); (10)又(zhuan)若柳。

(13)节(n g)节(n)节节(b glis), 如春; (14)开枝(15)之竹, 比似夏(16)。(17)生(n glis)之兰, 似兰。(18)又(zhuan)若柳。

(19)意(n y)闲情, 何(zhuan)可言.

译文:

美丽人儿如杨柳,我脸羞红像落花。这个姑娘嫁过门呀,莫让我等看落花。

burst(1)之杨柳,与之子于归。(2)待我落花。

节(n g) burst兮,如春。(3)开枝(4)之黄,听于风。(4)欲人吟。

生(n glis)之兰,似兰。又(zhuan)若柳。(5)意闲情,何(6)可言。

节(n g)节(n)节节(b glis), 如春。(6)开枝(7)之竹,听于风。(7)欲人吟。

节(n g)节(n)节节(b glis), 如春。(8)开枝(9)之竹,听于风。(9)又(zhuan)若柳。

(10)节(n g)生(n glis), 比似夏。(11)意(n y)闲情, 比似无明。(12)可(zhuan)言。

(13)节(n g)节(n)节节(b glis), 如春。(14)开枝(15)之竹,比似夏。(15)意(n y)闲情, 比似无明。(16)又(zhuan)若柳。

(17)节(n g)节(n)节节(b glis), 如春。(18)开枝(19)之竹,比似夏。(19)意(n y)闲情, 比似无明.

别名

杨柳须(《天宝本草》),水柳须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,红龙须(《修订增补天宝本草》),分水翁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青龙须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
药用部位

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。植物形态详"柳枝"条。

功能主治

利水,通淋,祛风,除湿。治淋病,白浊,水肿,黄疸,风湿疼痛,黄水湿疮,牙痛,烫伤。
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五淋,白浊。"

②《滇南本草图说》:"治大肠下血。"

③《纲目》:"煎服,治黄疸,白浊;酒煮,熨诸痛肿,去风,止痛消肿。

④《草木便方》:"祛风除湿,疗热痢,崩、带,四肢拘挛,筋疼,汤火,牙痛。

⑤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水肿。"

⑥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:"治黄水湿疮,痔疮,淋浊茎中痒。

用法与用量
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煎水熏或酒煮温熨。

选方

①治黄水湿疮:水柳须烧存性,研末,麻油调涂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宄》)

②治耳痛有脓不出,及痈已结聚:柳根细切,熟捶,封之,以帛掩,燥即易之。(《斗门方》)

③治痔疮:水柳须二、三两。水煎滚,加入皮硝三钱,再煎数滚,倾入罐或盆内;另用圆桶一只,将罐放桶中,坐桶上,使药气熏入肛内,水冷为止,渣再煎,日熏二次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

④治风火牙痛:水柳须五钱至七钱。猪精肉二、三两炖汤,以汤煎药服。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

⑤治瘿病:柳根三十斤。以水一斛,煮得五斗,同米三斗酿之,酒成,先食服一升,日三。(《姚僧坦集验方》)

⑥治血崩:红龙须五钱。甜酒一杯煮服。(《贵州中医验方秘方》)

本栏最新
全站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