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C免费范文网

望江南古诗阅读答案_望江南古诗鉴赏

望江南古诗阅读答案1

望江南古诗阅读答案1

【原文】

王琪

江南月,清夜满西楼。云落开时冰吐鉴,浪花深处玉沉钩。

星汉迥①,风露入新秋。丹桂不知摇落恨,素娥②应信别离愁.

[注]①迥:遥远;②素娥:嫦娥

[问题]8.上阕中的“圆”与“缺”分别指词中的“冰吐鉴”与“【 】”。(1分)

9.对全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( )(2分)

A.这首咏月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,下阕借景抒怀,全词意境悠远。

B.整首词营造了温馨浪漫的秋季夜色的氛围。

C.“天上共悠悠”中“悠悠”一词表现了词人绵长的忧思。

D.这首词借月的圆缺不休表达了对人世聚散、悲欢离合的感慨。

[注]问题9的正确答案是B.

望江南古诗阅读答案2

【原文】

金德淑

春睡起,积雪满燕山。万里长城横缟带,六街灯火已阑珊。

[注]金德淑:南宋宫女,宋亡后被俘入元。

1.本词的特点是情重、语拙、境大。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。(4分)

2.本词 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?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。(4分)

[注]1. 这首词抒写亡国之哀,感情沉痛,用笔不可谓不重;用笔朴素无华,不事雕琢,此之谓拙;

2. 比喻,把雪中的长城比作缟带(白色绢带,古代的孝服),暗含哀悼宋亡之悲;

3. 展现,以人物长时间独立玉楼的动作,折射出内心痛苦与悲伤。

赏析:

这首词由南宋女词人金德淑所作。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,写亡国之哀,用笔不可谓不重;用笔朴素无华,此之谓拙;包举积雪燕山、万里长城,悲壮无比,是为大。

词为悼南宋而作,调寄《望江南》,别有一番意味。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。

金德淑是南宋旧宫人。她和王昭仪、汪元量都是宋亡后入元的三宫中人。公元1288年(元至元二十五年),汪元量因为道士而得南归。诸旧宫中人为其饯行,赋词相送。

金德淑这首词即作于此时。这首词具有很高的价值。词的意境较为重、拙、大。写亡国之哀,用笔不可谓不重。用笔朴素无华,此之谓拙。包举积雪燕山、万里长城,悲壮无比,是为大。词为悼南宋而作,调寄《望江南》,别有一番意味。此词堪称亡宋之挽词。

春睡起,积雪满燕山。上句点明作词的季节为春天。随之描写空间范围燕山睡起,写出女主人公(被俘至此之宋旧宫人)。缟素,是传统丧服。白雪积满燕山,如山披缟素。万山缟素之意象,实已暗逗全词哀悼宋亡之含蕴。再回味春睡起,令人痛定思痛。起笔造境,沉痛至深。

万里长城横缟带。从燕山山脉望见万里长城,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丛山峻岭之颠,宛如缟带。万里长城,为历史文化凝聚之一伟大象征。缟带,为传统孝仪之一重要丧服。国破山河在。神州陆沉之痛,使山河披上缟素。

六街灯火已阑珊。六街,指大都城。灯火阑珊,是灯火稀疏。阑珊灯火,反衬夜色沉沉。自春睡起至灯火阑珊,词之意境无限遥深。暗淡的现境,透视出词人暗淡的心态,也意味着同样暗淡的现实。

人立玉楼间。结笔直接描写词人自我形象,总结全文。玉人独立玉楼,从早到晚独立久矣。丹心难灭,是素服缟带亦难全表心肠。全词曲已终,而悲伤无已。无怪乎后来金德淑对人诵其此词,犹感泣下。

词人写此,已至举重若轻之地步。

[注]问题1的正确答案是D.

【原文】

改写:

金德淑

春睡起,积雪满燕山。

万里长城横缟带。

六街灯火已阑珊。

人立玉楼间。

[注]“横”意为横亘,“横”与“横山”并用,使画面更生动形象.

改写:

金德淑

春睡起,积雪满燕山.

万里长城横缟带。

六街灯火已阑珊.

人立玉楼间.

【问题9的答案】正确的答案是B.

理由:

B. 故国之亡,情深。词中运用了比喻(如“山形”与“装配带”)和烘托(如六街灯火与夜色沉沉),情感真挚,切合时局,富有感染力.

改写:

金德淑

春睡起,积雪满燕山.

天色渐浓,万里长城横缟带。

六街灯火已阑珊.

人立玉楼间.

[注]问题9的正确答案是B.

本栏最新
全站最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