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_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

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5
一、学情分析
本学期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一周时间。大部分学生性格活泼好动,喜欢与人互动,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分心问题,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。
二、教材分析
- 准备课(第1-2课):引入数学课堂,了解新学期的目标。
- 位置(第3课):认识方向与位置。
-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(第4-8课):
- 认识10以内的数及其表示方法。
- 加减法的初步理解及计算能力。
- 认识图形(第9课):初步了解平面图形。
- 11-20各数的认识(第10课):理解并识别这些数。
- 认识钟表(第11课):学习时间的初步认识。
- 20以内的进位加法(第12-13课):
- 掌握进位加法的方法和技巧。
- 用数学(第14课):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。
三、教学重难点
- 加减法的掌握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,重点放在熟练计算上。
- 图形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,关键是正确识别常见的图形。
- 教学重点: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。
四、教学目标
- 知识与技能:
- 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的表示方法及加减法运算。
- 认识常见图形,了解钟表的基本功能。
- 数学思考:通过操作和解决问题,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- 问题解决: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五、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
| 项目 | 第 | 内容 | 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起止时间 | 1 | 位置 | | 表格数据 | 2 | 10以内数的认识 | | 计算与位置的综合题 | 3 | 加减法练习 | | 图形和钟表认识 | 4 | 图形识别 | | 进位加法练习 | 5-6 | 加法练习 | | 综合应用问题 | 7-8 | 数学实践活动 | | 总课时数 | 16 | |
六、教学评价方案
- 单元测试:每章末或单元测试,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。
- 平时表现: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作业情况,了解其学习态度。
- 反馈与调整:根据学生的反馈,调整教学策略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进步。
七、实施措施
- 小组教学: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,采用小队教学,互相帮助。
- 趣味活动:增加游戏和互动环节,提高学习兴趣。
- 个性化指导: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,提供额外支持和引导。
八、预期效果
通过本学期的教学,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,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,培养学习习惯,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(统一版)
一、总体目标
- 熟悉钟表的基本功能,认识整时和半点。
- 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。
- 具体操作能力:掌握钟表的读法,通过大钟面的互动游戏,掌握整时的时间概念。
二、单元分析
第六单元:认识钟表
- 了解钟表的基本结构(时针、分针)。
- 认识钟面上的数字和时刻。
- 练习在钟面上认出整时、半点。
- 探究钟表上的数字表示方法。
三、单元教学内容
第六单元:认识钟表(12课时)
第1课时:认识钟面 - 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字和12根指针(时针和分针)。 - 理解时针和分针的不同作用。
第2课时:认识整时 - 观察钟表,学会看钟面显示的时间。 - 学会用汉字“时”来表示整点时间。
第3课时:认识半点 - 观察钟表,学会看钟面显示的时间。 - 学会用汉字“半点”来表示半点时间。
第4课时:学习时间表示方法 - 探究数字表示法(24小时制)。 - 理解数字左边的数是小时,右边的0或1是分钟。
第七单元:加与减(第二、三单元)
第七单元:加与减(第一单元) -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。 - 进行实际应用题目的解答练习。
第八单元:加与减(第二单元) - 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。 - 练习两位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目。
第九单元:加与减(第三单元) - 通过练习,巩固加减法的知识点,拓展思维能力。
第十单元:数学思考(第一、二单元)
- 探索加减法中的规律。
- 要求学生进行猜想和验证。
四、教学重难点
- 难点:理解进位、退位的计算过程,掌握算法的具体步骤。
- 重点:正确进行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。
五、教学活动安排(统一版)
第一周:认识钟表
- 第1课时:认识钟面
- 通过大挂钟的操作,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。
- 第2课时:认钟识整点
- 学习在钟面上看整点时间。
- 第3课时:认识半点
- 探究在钟面上看半点时间。
- 第4课时:学习数字表示法
- 理解数字和指针的对应关系。
第二周:加与减(第一单元)
- 第5课时:两位数加一位数口算
- 通过实际操作,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。
- 第6课时: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
- 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。
- 第7课时:实际应用题目的解答练习
- 练习两步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目。
第三周:加与减(第二单元)
- 第8课时:两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
- 学习两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。
- 第9课时:实际应用题目的解答练习
- 练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目。
第四周:数学思考(第一、二单元)
- 第10课时:探索加减法则
- 探究加减法中的规律。
- 第11课时:猜想与验证
- 学习通过猜想和验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。
第五周:数学思考(第二、三单元)
- 第12课时:两位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目的解答
- 练习两位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题目。
- 第13课时:总结与反思
- 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,进行总结与反思。
六、教学总结
-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,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钟面读法,熟悉整点和半点表示方法,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。同时,学生会尝试运用推理思维解决问题。
具体步骤说明:
- 引入情境:
-
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入,例如“买东西”、“借钱”等场景,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。
-
分拆计算法:
- 引导学生把较大的数分成较小的数来计算。例如,8 7 可以拆成 5 3 和 3 4,分别计算后再相加。
-
使用小棒或实物帮助学生直观操作。
-
摆小棒和数的方式:
- 在教学生使用算盘和摆小棒时,先让学生观察每个数字所代表的物品数量,再进行分拆计算。
-
通过动手操作,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过程。
-
竖式计算法:
-
教授学生如何用竖式进行加减运算。例如,8 6:
- 写入个位和十位的数字。
- 每一步骤解释计算过程,包括进位的情况。
-
数感培养:
- 引导学生理解数的意义,比如在计算时思考数字之间的关系(如7 1=8)。
-
在练习中增加数目的变化,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理解。
-
验证方法:
-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,例如用减法来验证加法结果。
-
通过实际操作或生活中的情境应用,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意识。
-
多样的练习:
- 提供多种练习题和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。
- 包括分拆计算、摆小棒、竖式计算等方法的选择,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。
通过以上步骤,学生将逐步掌握进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,并在实践中提升数感和应用能力。
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4
一、基本情况分析:
本班学生共有63名学生,从上学期期末的学习成绩来看,大多数学生的差生较多,学习成绩不稳定,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,大多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基础,如对数字的认识、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。
二、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:
-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,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,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。
-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,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,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。
-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。
- 观赏孩子在探索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,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。
三、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:
(一)知识和技能方面:
- 认识计数单位“一”和“十”,初步理解个位、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,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,会读写100以内数。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、顺序和大小,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。
-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、角、分,知道1元=10角,1角=10分,爱护人民币。
(二)数学思考方面:
- 能运用生活经验,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,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。
- 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、大小、方向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、发展空间观念。
- 在教师的帮助下,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筛选。
-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。
(三)解决问题方面:
-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,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。
-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。
- 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。
-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。
(四)情感与态度方面:
- 在帮助孩子鼓励、促进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,喜欢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。
- 培养孩子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决心,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。
-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,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。
(五)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:
-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,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,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。
-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,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,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。
- 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,比如动手的作业,少一些呆板的练习,作业分层设计。
- 强加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,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。
四、教学的重点、难点:
教学重点:
1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、两位数的加减法(进位和退位)
教学难点:
两位数的加减法(进位和退位),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
五、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:
-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,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,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。
-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,多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,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。
- 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,比如动手的作业,少一些呆板的练习,作业分层设计。
- 强加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,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。
六、教学计划安排:
第一周:
- 教材第1单元:数一数
- 知识要点:数数的顺序和方法
- 活动设计:数手指、摆小棒等
第二周:
- 第2单元:比一比
- 知识要点:比较大小(多、少)
- 活动设计:用实物对比,分组游戏
第三周:
- 第3单元:加和减
- 知识要点:两位数加减10的口算方法
- 活动设计:摆小棒、分色块等
第四周:
- 第4单元:认识人民币
- 知识要点:1元=10角,1角=10分
- 活动设计:手中小钱分类统计
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示例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!